
假如二战期间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还会不会去招惹美国?
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本质上来说就是破格获取,也就是说通过暴力的手段夺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以战争往往同经济形势有关,经济运行良好的时期,战争是不会轻易爆发的,因为通过贸易活动能解决的矛盾,比用战争来解决更划算。 起初的日本,也不是狂妄到要吞并中国,从日本明治时期后的政策来看,日本是希望获取更多在华利益,其希望扩大在华的殖民地。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倾销市场和原料市场,用来输血日本国内经济,以保障日本国内经济的增长。 只不过日本是资本主义比较薄弱的一环,在当年日本的地位比意大利都低,更是远不比不上英法两国。其原因就是当时的金融体系,是西方老牌国家先构建起来的,包括贸易体系也是。西方国家已经先运营了一百多年,在金本位的金融时代,他们有天然的优势。所以日本在华利益一直难以扩大,且由于国内经济受到大萧条的影响,使得日本动起了东四省的主意。 当年的日本,包括石原莞尔在内等诸多战略家,都认可东四省的重要地位,认为日本占领东四省,比占领中国其他地方容易,且又靠近日本殖民地朝鲜半岛。只要吞并成功,日本便可以连接满蒙,打造一条所谓的生命线,其实就是一条输血线。通过抢夺东四省的资源,来给日本国内经济输血。同时也利用东四省的优势,大量进行移民和工业化。 所以从1935年开始,东四省供给了日本本土百分之六十的棉花,百分之九十的大豆,百分之三十的大米。更生产了大量的化肥和钢铁,以及军工产品。总的来说东四省五年内,就成为比肩日本本土的地方。以至于日本大本营,都将东北视为是大后方。只可惜日本整个产业中,有石油这个致命的短板,这就导致日本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事实上历史已经说明,如果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那么便是最悲剧的结果。因为那个时候,日本绝对不会急着发动战争。而是会利用东四省的资源,继续发展和巩固自身。等到将东四省实现同化之后,日本便将拥有东北亚最好的战略位置,那个时候日本便可以放手同美国周旋。真等到那个时候开打,才真是一个死字。 总的来说,二战爆发的原因,其实就是犹太人玩崩了金本位下的市场经济。这场大萧条,直接影响了世界各国。为了消化掉这些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其实都想到了战争。以至于英法等国,会一开始就坐视德国违反凡尔赛体系。而后美国参战之后,更是消耗掉了大量的产能,同时也推进了产业的升级和科技的发展。所以资本主义不消失,战争的阴影将永远存在。
如果二战期间,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还会去招惹美国吗?
当年我也有你这种粗浅的认识。 首先捋一下时间线: 1.日本陷入中国战场不可自拔。 2.美国突然停止对日本钢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物资出口,除非日本撤出中国。 3.日本决定偷袭珍珠港,短时间获得太平洋霸权。 这时候一个问题产生了,如果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解决了石油问题。就不会招惹美国,会不会改变二战历史。 而我曾经认为是有可能的。但是后来我进行了两步思想上的改变! 1.还有钢铁和有色金属。 美国禁运打的是日本的七寸,日本除开石油以外,钢铁、有色金属缺口也非常大。日本即使解决了石油问题,也无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所以当时我认为日本还是会对美国宣战。 但是,这个答案得出。我当时也说服不了别人!也许日本不小心也找到了中国的钢铁呢?或者日本硬下一条心,绝不宣战呢? 2.从国际格局来说,美国正在逼日本出手。 当把这件事提升到国际格局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欧洲德国和苏联打的你死我活,法国已经投降,英国苟延残喘。亚洲中日打了十来年了!全世界有实力的棋手全部入局,美国左右逢源已经到达极限。作为最后的棋手,美国必须入局,否则战争极有可能在1—2年内迅速结束,结束以后的国际秩序讲和美国没有任何关系。美国还是只能在美洲经营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这时候因为欧洲和英国关系好。必须对德国宣战,但是德国压根就没有招惹美国,也不可能招惹美国。最好逼自己进入棋盘的办法只有亚洲。由于日德结盟,对日宣战是最好的。恰恰日本还有一个不逊色与美国的舰队。 于是美国以保护中国为理由禁运日本,这是未来几年的国政。即便日本找到了石油,找到了钢铁,找到了有色金属。美国也只会步步紧逼,加大禁运力度,加大支持中国的力度。最后逼日本和他决战。 日本这时候其实很清楚:软经济对抗,美国会步步逼死自己;如果妥协,美国会逼他撤出中原,撤出东北,撤出海南岛,撤出台湾岛,撤出琉球群岛,百年努力毁于一旦;硬军事对抗,如果前期获得战争优势,也可能会逼平美国。 日本别无选择,只能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