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作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厦门工作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我们今天仍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们今天仍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示:

我们今天仍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有什么现实意义

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有关于国歌.
提示:

有关于国歌.

  这是一首被人民注入了灵魂和生命的歌;

  这是一首经时代锤炼最终被历史选中的歌;这是一首熔铸了磨难与奋进,升华出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歌。

  《义勇军进行曲》——从中国人心底涌出的中华之歌,即将被正式写入宪法,庄严地成为中国之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是时,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整个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就在全国人民期盼战斗号角的时候,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前进,进!”义勇军将士在唱,母亲在唱,孩子在唱……人民和着雄壮的旋律,前仆后继用生命和热血构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一首最初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的主题曲由此被一个民族赋予了坚实的精神内涵,同时也焕发出崭新的生命意义。

  经历了70年的风雨沧桑,这首歌一直在中国人心中回旋。它融入了人们的血脉,化为中华民族的魂魄。“只要奏响这首歌,我就热血沸腾,止不住一种要流泪的感觉。”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徐增平说。“在我看来,这就是中国人的‘圣歌’”。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亿万中国人度过了每一个重要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确立改革开放路线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香港和澳门回归……同时它也鼓舞着中国人民赢来难以胜数的荣耀与自豪:成功发射“两弹一星”、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载人飞船升空……中国人在它的旋律中找到共鸣,中国人在它的词语激励下携手同行。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首在中国人心中最神圣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共和国的宪法中却是“代国歌”。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全国政协首届委员、画家徐悲鸿等力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毛泽东、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当时也有人认为,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应改掉。周恩来的意见是,要居安思危。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定下《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1978年,又有人提议《义勇军进行曲》改词。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同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义勇军进行曲》新词。之后,各方面对此一直有不同意见,要求恢复国歌原来歌词的呼声日高。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歌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会唱的第一首歌,也是我孩子会唱的第一首歌。时代会变,但浸透了国歌词曲的那种中国人特有的精神不会变。对我而言,《义勇军进行曲》是心中永远惟一、永远不变的国歌。”全国政协委员张杰庭说。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降临,中国社会也正日趋多元多彩,选择的多样化在时下的中国社会已成常态。一些被称为“新新人类”的年青人试着用摇滚的方式对《义勇军进行曲》做别样的演绎,引起各种争议。不过,学者提到的一种现象颇具深意:在中国,不管与主流传统意识有多大的认知差距,也不管人们对国歌的时代背景有什么样的不同理解,但只要大家聚集在某个特定场合,且作为中国人表达心声,他们共同想到和一起唱出的必定是那首原样的、不可替代的《义勇军进行曲》。

  “不管你怎么试图改动它,它都能自然回复到原生态。因为国歌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说。

  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普遍认为,国歌入宪,将使宪法和国歌本身都更完整,而更重要的是,“活在人民心里”的国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是中华民族的不变选择。

  检视一下中国的发展目标和现状,人们就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国歌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与分量。到2050年,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未最终实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中国有近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而且有很多刚达到温饱水平——我们还需艰苦奋斗;

  中国的人均收入和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位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我们的条件并不得天独厚;中国的改革到了重要的关口,各种矛盾开始凸显,新旧交替的阵痛还远未过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需要国歌中展现出的民族精神来进行新的振奋,中国人需要国歌中换发出来不变的民族精神继续凝聚。国歌即将入宪即作出这样的宣示:怀着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抱负的中国人民,永远都将“万众一心,前进,进!”


  讲得不错的,你看看吧。

大刀进行曲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提示:

大刀进行曲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大刀进行曲》与日军发动的“七七事变”有关。当时,驻守北平(今北京)西南宛平城的二十九军不顾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命令,组织大刀队浴血奋战,重创日本侵略军。 其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同胞们的抗战信心,麦新也为之激动不已。他几乎是一气呵成地谱写了《大刀进行曲》,并题“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成为抗日救亡歌曲的代表作之一。 歌曲赏析 《大刀进行曲》没有过分地追求歌词的文学性,而以近乎口号式的呐喊,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一句作为首句,其居高临下的意味,勇猛之气、杀伐之声使敌人不寒而栗;作为尾句则显得干脆利落,不仅与首句相呼应,而且给人一挥而就、如同切瓜砍菜的快感。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和“把他消灭”两句被重复,作为一种强调的处理,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前者似乎是一个警句,向全国军民发出战斗的号召,后者则表达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歌词中“冲啊!”和“杀”的呼喊,也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使这首军歌的战斗精神得以最大程度的释放。《大刀进行曲》的旋律也不无精彩之处。例如,歌曲开始处的同音反复和“大刀向”3字上的逆分节奏,从容不迫,果断有力,如同战斗的号角,催人奋进,震撼人心,也像是挥舞的大刀,锋利无比,寒光闪闪。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28、大刀进行曲

大刀进行曲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是什么11
提示:

大刀进行曲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是什么11

《大刀进行曲》与日军发动的“七七事变”有关。【摘要】
大刀进行曲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是什么11【提问】
《大刀进行曲》与日军发动的“七七事变”有关。【回答】
历史影响:《大刀进行曲》最初发表时有个副题:“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歌词的第二句原为“二十九军的弟兄们”,后因已唱遍全国,遂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歌词“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指的是主要活跃在1931年至1932年期间的东北民间抗日义勇军。1932年秋冬前后,日军为消除蓬勃发展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威胁,动用共近20万日伪军警,分别对各地义勇军进行大“讨伐”。日伪军暂停“讨伐”后,义勇军又重新聚集起来,恢复活动,继续战斗。1933年3月,二十九军取得喜峰口、罗文峪战役胜利后,其中保持原组织系统的7万余人,分散各地山林的义勇军重新聚集起来,恢复活动。  长城抗战结束后,二十九军“大刀队”名扬天下,宋哲元等将领成为抗日英雄。宋哲元在共产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对二十九军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一大批歌曲在二十九军官兵中传唱,《战斗动作歌》《射击军纪歌》等,其内容一般都包含爱国爱民的内容,歌词朴实无华,浅显易懂,而又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很多歌曲都是宋哲元亲自审定修订的。【回答】

求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完整歌词
提示:

求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完整歌词

《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作曲家:麦新,作曲时间:1937年7月,作曲地点:上海 歌词: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扩展资料 《大刀进行曲》是作曲家麦新1937年7月在上海创作的一首抗日救亡歌曲。此曲为歌颂当时在长城附近用刀杀日军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大刀队”而作。 这首歌不仅伴随了 8 年抗日战争,而且奠定了抗日歌曲特有的凝聚苦难与力量的雄浑风格。它与《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名曲一起,形成了最典型的时代强音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大刀进行曲》入选10首歌曲之一。 《大刀进行曲》简谱: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作者
提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作者

郑律成。郑律成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创作大量音乐作品的著名作曲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曲作者。也曾是朝鲜劳动党党员,是《朝鲜人民军进行曲》的曲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由郑律成作曲、罗浪编曲,创作于1939年秋,乐曲原名为《八路军进行曲》。该乐曲后收录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1995年1月1日发行的专辑《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创作背景 1949年10月1日,中国的开国大典要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阅兵式,而此时的中国还没有强大的军乐创作队伍,在阅兵式上演奏何种进行曲引起一些争论。中央领导为此非常关心,指示要演奏自己创作的乐曲。 因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这首声乐作品在中国第一支军乐团的团长兼指挥、作曲家罗浪的改编下,最终成为一支器乐演奏的军乐曲。